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成相杂辞 先秦 · 无名氏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主之孽。
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武王怒。
师牧野。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世之祸。
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请牧基。
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凡成相。
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水至平。
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治之经。
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思乃精。
志之荣。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成相竭。
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依前后句例。此处缺三字。○右一章。)。请成相。
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
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后稷。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
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天乙汤
论举当。身让卞随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观往事
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请成相。
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职。
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君法仪。
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请牧祺。
用有基。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上通利。
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吏敬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臣谨修。
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右三章。○《荀子》下。《诗纪前集》七。)
赤爵衔书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宋书·符瑞志》:「赤爵衔书及丰,置于昌户,拜稽首受之。」)
大誓 其十五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独夫(《荀子·议兵》)
大誓 其十六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予克,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礼记·缁衣》)
大誓 其十七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
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左传》昭二十四年,又略见成二年,又《管子·法禁》)
大誓 其三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王乃作《大誓》,告于众庶:“今殷王,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
毁坏三正离逖其王父母弟。
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宗,是长、是信、是使,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音,以说妇人。
故今予发,唯其行天罚。
勖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史记·周本纪》、《汉·礼乐志》、《谷永传》)”。
武成 其二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
咸刘商王(同上)
大誓 其十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
鬼神祝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有民有命,无﹃𠏿务。
天亦纵之,弃而弗葆(《墨子·非命上》、《非命中》、《天志中》)
伯夷 宋 · 章望之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唐宋名贤确论》卷一
伯夷之道,古今之难能也。
不以死生挠其志,而以仁义殒其身。
始沮武王之代,非刚也;
终饿死首阳,非懦也,笃仁义而已。
为暴君,其丑行昭昭矣,武王一天下之心以伐之。
当是时也,非人之弃商,盖商之弃人,譬堤必决焉,而水流乃溃也。
之为恶,非汤德可能掩之也,天下之怒,非一人可能遏之也,惟伯夷、叔齐,乃谏而止之。
或谓武王宜其谏焉,或谓之好异耳矣,是皆未然也。
二圣贤之事,盖非常人之所为也。
济天下而绝一夫者,武王也,非私天下于己也;
一言而靖万世之乱者,伯夷也,非咎武王于伐纣也。
武王之视虐民,如与同虐之也;
伯夷恐后人之贼君,如与同贼之也。
其道同归于救人,所以救者不同而已。
故使不君者闻武王之诛,则欲得其为君;
不臣者闻伯夷之谏,则欲得其为臣。
君臣定则国家定,国家定则天下定矣。
噫,武王之功,世亦有之,是功可能也,与数而兴者也。
伯夷之死,今数十百千年矣,前有能继者,独未之闻也,后有能继者,未可易知也。
是死不可能也,与身而废者也。
故平桀、纣者,莫仁于汤、武;
而能救人于治乱之际者,莫仁于伯夷
商之败,周之兴,伯夷所不动心焉,动心于理乱之际而已。
犹众人之斗,斗者既繁而力能止之,所救者将不少也。
武王即位 西周初 · 尹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殷未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显闻于昊天上帝(《周书》。克殷解》:“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尹逸策。《史记。周本纪》作尹佚荚祝曰:“殷之末孙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昏暴南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齐世家》作“史佚策祝。”)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四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武王率兵车以伐纣,虎旅百万,陈于商郊,起自黄鸟,讫于赤斧,走如疾风,声如振霆,三军之士,靡不失色。
武王乃命太公把旄以麾之,军反走(《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注,《史孝山师颂》注,《范蔚宗光武纪赞》注,《御览》三百一)
布衾铭 北宋 · 范纯仁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五、《范忠宣公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七三、《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三九、《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二一、《文章辨体汇选》卷四四九、《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二三三、《渊鉴类函》卷三六六、同治《安陆县志》卷三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
藜藿之甘,绨布之温。
名教之乐,德义之尊。
求之孔易,享之常安
绮绣之奢,膏粱之珍。
权宠之盛,利欲之繁。
苦难其得,危辱旋臻。
取易舍难,去危就安。
至愚且知,士宁不然。
颜乐箪食,万世师模。
琼台,死为独夫。
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
然则斯衾之陋,其可忽诸?
犬韬 其一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至殷,将战。
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以牛为礼以朝者三千人,举百重沙者二十四人,趋行五百里而矫矛杀百步之外者五千人,介士亿有八万。
武王惧曰:「夫天下以为大,以周为细;
为众,以周为寡;
以周为弱,以为强;
以周为危,以为安;
以周为诸侯,以为天子。
今日之事,以诸侯击天子,以细击大,以少击多,以弱击强,以危击安,以此五短,击此五长,其可以济功成事乎」?
太公曰:「审天子不可击,审大不可击,审众不可击,审强不可击,审安不可击」。
王大恐以惧。
太公曰:「王无恐且惧。
所谓强者,尽得天下之力。
所谓安者,能得天下之所欲。
所谓天子者,天下相爱如父子,此之谓天子。
今日之事,为天下除残去贼也。
周虽细,曾残贼一人之不当乎」。
王大喜曰:「何谓残贼」?
太公曰:「所谓残者,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钱采帛狗马谷粟,藏之不休,此谓残也;
所谓贼者,收暴虐之吏,杀天下之民,无贵无贱,非以法度,此谓贼也(《群书治要》三十一,又略见《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五十三,三百八十六。)」。
犬韬 其三十三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伐纣,师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
太公曰:「用兵者,顺天之道未必吉,逆之不必凶。
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
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将不法,而愚将拘之。
若乃好贤而能用,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祀而福从」。
遂命驱之前进。
周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
太公怒曰:「今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
枯草朽骨,安可知乎」!
乃焚龟折,援枹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通典》一百六十二,《御览》三百二十八,又《泰誓》中疏引作「卜战,龟兆焦,筮又不吉。太公曰:「枯骨朽,不逾人矣。」」盖约文,或在他篇,未敢定之。)
犬韬 其十三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作琼室鹿台,饰以美玉(《文选。西京赋》注)
犬韬 其三十六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武王伐纣,蒙宝衣,投火而死(《文选。石阙铭》注,《御览》八百八十九)
犬韬 其二十七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太公曰:「夫无道,流毒诸侯,欺侮群臣,失百姓之心,秉明德以诛之,谁曰弗克(《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武韬 其四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之于首;
履虽新,法践之于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
商王拘西伯昌于羑里,太公散宜生以金千镒,求天下珍怪物而献之,以免君之罪。
于是散宜生受命而行,得犬戎氏文马,豪毛朱鬣,目如黄金,名鸡斯之乘。
九江之浦得大贝百冯本注云:《诗》作「百朋」,宛怀条涂之山得黄熊,玉女三人,因费仲而献之于商王
大喜,遂免西伯,杀牛而赐之。
文王既出羑里,召周公旦筑为灵台。
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妲己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意林》一,《汉书。儒林。辕固传》,《艺文类聚》八十四,又九十三,又九十五,《文选。南都赋》注,《石阙铭》注,《御览》四百六十七,五百三十四,六百八十四,六百九十七,八百七,九百八,九百四十一,《事类。马赋》注,凡十五条,合录之。案《意林》此条在「争权」后「九差」前,知是《武韬》。又案《淮南子。道应训》:「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与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于头。及未成,请图之。」屈商乃拘文王于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罢、青《豸干》、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因费仲而通。见而悦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之失也。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盖本《六韬》为说。又《尚书大传》亦载此事。又案《群书治要》论将《选将》二篇在《武韬》,今本在《龙韬》,与旧不同。)
犬韬 其三十二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为无道,武王于是东伐纣。
至于河上,雨甚雷疾,武王之乘横振而死,旗旌折,扬侯波,周公进曰:「天不祐周矣。
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恶,故天降吾祸」。
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
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于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
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城备设而不守,亲擒,悬其首于白旗(《御览》十三,三百二十九,三百四十)
金匮 其五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常以六月猎于西土,发民逐禽。
民谏曰:「今六月,天务覆施,地务长养。
今盛夏发民逐禽,而元元命悬于野;
君残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后必无福」。
以妖言而诛之。
后数月,天暴风雨,发屋折木(《艺文类聚》三,《御览》二十一,又八百三十二,《事类赋》注四)